晒图笔记大赛
面对特朗普的强势压力,印度终于壮起胆子,主动发起了反击的第一步,决定对美国部分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然而,如果莫迪总理期望借鉴中国成功的案例,那么他注定将遭遇挫折。
在当地时间周五,印度向世界贸易组织(WTO)通报了将对部分美国商品征收总价值为7.25亿美元的“对等关税”,这是对美国所施加的惩罚性关税的直接反击,特别是对印度汽车零部件的影响。外界普遍认为这显示出印度决心以强硬姿态回应特朗普政府的强力施压,然而,莫迪政府同时也谨慎地将反击控制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以避免激怒特朗普,使局势进一步恶化。
根据相关报道,特朗普设定的“90天关税缓冲期”截止日为7月9日,这一日期是各国必须在此之前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的最后时限,否则就将面临美国对进口商品施加的高额关税,届时印度将面对高达26%的加税困扰。
尽管“最终期限”迫在眉睫,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却屈指可数,其中越南成为最新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特朗普宣布将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关税,而转口商品更是面临高达40%的关税,同时美国出口至越南的商品则免受关税的影响。
展开剩余70%在越南与美国达成协议后,印度的压力显著增加,两国在对美出口方面形成了激烈竞争。由于中国已经率先与美国达成了类似的平等贸易协议,留给印度的谈判空间愈发狭窄。简言之,面对中越的强劲竞争,印度在美国的战略地位不再是不可或缺,这使得特朗普对印度的态度更加强硬。
在这种紧张的国际形势下,许多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印度加征报复性关税的举动实际上是一种“以攻代守”的策略,试图以此向特朗普施压,以便寻求类似中国的成功经历。然而,莫迪似乎对形势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首先,尽管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但它在综合国力,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与中国相比依然相去甚远。尽管印度心怀承接“世界工厂”的雄心,但现实是印度的制造业根本无法与中国竞争,也没有足够的筹码与美国进行有效的谈判。
其次,印度期望借助美国的“印太战略”来达到待价而沽的目的,要求美方作出重大让步,以期加入美国对抗中国的整体围堵策略。然而,印度显然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特朗普对此表现出毫不在乎,反而认为印度更需要依赖美国。
据报道,美印谈判中的主要分歧在于印度是否愿意向美国开放其农业和乳制品市场。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农产品与乳制品出口在美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特朗普政府坚决要求印度作出让步,而印度方面则认为这是“不可妥协的底线”,一旦妥协,将会对印度的农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这是莫迪政权稳固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
此外,印度期望美方对其征收的关税低于对中国的征收,以保持在出口上的价格优势,同时也希望美国能对其生产的电子产品,如苹果手机,实行“零关税”。然而对于印度的这些要求,美国方面一概无法满足,并表示为了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将不可能对“印度制造”给予任何豁免。
不仅没有给予印度应有的优惠,美国方面还进一步加大了对印度的威胁,竟然扬言要对印度施加高达500%的惩罚性关税,以打击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这对莫迪当局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总体来看,印度的经济结构脆弱,加之莫迪政府的错误判断,使得印度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很难复制中国的成功。如果在7月9日前未能达成协议,印度将成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第一个全面打击对象。特朗普或许会藉此机会对印度施以警示,而莫迪政府或许正是因意识到这一现实,才果断选择提前反击,希望通过强硬手段寻找一条“活路”。
发布于:天津市金富宝-炒股配资官网首页-证券app排行榜前十名-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