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在《山花烂漫时》路演哽咽说出“我不能辜负我演的角色”,还分享自己为演张桂梅饿了两顿,用同款笔记本记录角色细节,就这么一句话,直接冲上微博热搜。
大家在意的不是她有多敬业,那句“活生生的人”才真戳心。现在娱乐圈里“数字小姐”“替身演员”的事儿一抓一大把,演员把角色当“人”,而不是“流量工具”,反而成了稀罕事。
微博网友说得在理:“现在演员说‘敬业’就像明星说‘努力’,听多了像套话,但宋佳这次不一样。”评论区那些对比才叫扎心——有流量明星拍古装戏用替身转圈,粉丝都能夸敬业;宋佳饿两顿演张桂梅,却被嘲炒作。还有人扒出宋佳用的笔记本和张桂梅同款,不到20块钱,再看某顶流剧组道具笔记本标价5000元,粉丝还吹细节控。最戳中打工人的,是那句“我演的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流量符号”,就像每天被KPI压得喘不过气,突然看到有人真把“人”当人看,能不触动吗?
可问题也来了,宋佳的“敬业”被捧上神坛,会不会成新的道德绑架?豆瓣网友吐槽得狠:“如果宋佳的‘敬业’值得吹,那是不是说明这个行业已经病到‘正常’成了‘例外’?”现在演员背台词、不迟到都能算敬业,什么时候完成本职工作都成了值得表扬的事儿?打工人更委屈:“我们加班到凌晨没人夸敬业,演员饿两顿就被封神。”我们追捧宋佳,说到底,是在反抗职场里那些不合理的异化。
要是宋佳的“敬业”成了行业标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更让人绝望?下次再看到“敬业”热搜,先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是在赞美努力,还是在给畸形标准鼓掌?宋佳的“敬业”,到底是行业之光,还是照出黑暗的镜子?
金富宝-炒股配资官网首页-证券app排行榜前十名-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